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劉以棟財經專題    

     
 

 

解讀股市中的“專家”評論

因爲財經新聞跟大家的財富相關,所以大家都比較關心市場的變化。新聞媒體爲了迎合大家的口味,就請來各種各樣的財經“專家”,時時刻刻對市場的現在和未來作出“專業評論”。

觀看專家評論多了,感覺專家觀點也不過是其個人觀點,對錯參半。跟其它行業的專家相比,財經專家評論的可靠性差許多。現在讓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市場的專家歸下類。

在市場評論中,大家見到最多的評論來自賣方財經分析師(Sale Side Stock Analysts)。在金融投資行業,每個投資銀行一般都有一個龐大的市場硏究部門(Equity Research Group)。這個部門的金融分析師(Equity Analysts)覆蓋(Cover)不同的經濟生産行業的公司和股票。

賣方的金融分析師的主要職能是爲作爲買方(Buy Side)的共同基金提高市場分析,收取傭金(Commissions)。同時,賣方的市場分析師要跟自己覆蓋的公司管理層搞好關係,爲其投資銀行取得發行股票和債券(Stock and Bond Underwriting)的投行業務。
賣方分析師必須清楚本行業的經濟發展規律,熟悉本行業的業務,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從而取得買方公司和被覆蓋公司的信任和靑睞,爲本公司帶來效益和業務。

從這一點大家就容易明白,賣方金融分析師傾向于正面評論,不會輕易作出負面評論。從很多金融分析師覆蓋的大部分股票是買而不是賣就驗證了這一點。九十年代末,一些金融分析師雖然私下里不看好許多高科技股,甚至做空那些股票,但在公開發行的公司分析報吿時仍然高呼“狂買”(Strong Buy)。從利益取向來看,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作爲買方的共同基金當然明白賣方分析師的職能,所以也會雇用一個自己的市場硏究團隊(往往從賣方分析師中雇來),統稱買方分析師(Buy Side Equity Analysts)。買方分析師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自家公司的共同基金經理,所以對市場的評論會客觀一些。

但是,買方分析師有時爲了廣吿效果和自家基金的回報,也會對市場作出違心的評論。譬如,如果自己的共同基金想買某個股票,在自家基金買入以前,他可能就不會講出全部的利好信息。同樣,在自家的共同基金想賣而沒有賣出以前,他也不會講出全部的壞消息。高盛分析師在去年油價頂峰時(140多美元一桶),高呼油價要升到300美元一桶;美林分析師在今年年初油價低谷時(30多美元一桶),高喊油價要降到20美元一桶。很難想象他們不是爲了本公司交易部門的利益而攪亂市場。如果完全是市場預測錯誤的話,這樣大的時空誤差足以讓他們丢了自己的工作。

總體來看,買方金融分析師對市場評論的可信度,應當高於賣方金融分析師的評論。

在買方和賣方分析師這兩個群體以外,還有許多自由市場評論專家。譬如,大學里的財經敎授,公司里的經濟學家,期刋里的財經專欄作家,網站和博客里的自由撰稿人等。他們對市場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眞知灼見,但聽衆和觀衆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作出理性的判斷。自由市場評論家可能不會故意去誤導誰,但他們因爲自己的錢投在里面,有時往往會很固執(Long and loud),看看網站里的許多“牛人”評論就可見一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局限性,自由市場評論家也不例外。

在我所知道的自由財經評論家中,謝國忠、法布爾 (Marc Faber),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Common Sense at SmartMoney)的市場評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値。有趣的是,他們這幾位對美國現在的經濟都不看好。

要知道犁子的滋味,最好自己去嚐一嚐。要瞭解股市的變化,最好自己去閲讀和思考。著名投資家象李嘉誠、巴菲特,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去閲讀各種各樣的資料。閲讀資料時,要勇于接受不同的觀點,而不僅僅局限于選擇跟自己的投資理念一致的文章。如果僅選擇跟自己觀點一致的資料,有可能會陷入過于偏執的誤區。

市場專家也是人,是人就有其局限性,連巴菲特都講,在80%以上的時間里,他不知道市場的走向。更何况股市是介于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領域,所有評論都帶有很多主觀成分。所以專家觀點也不過是其某一時間和場合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而已。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