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我當中文老師的感受
 中間爲本文作者 陳苾儂
 

     說起我敎中文,絕對與我的一對天才兒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張瑄和張鈺兩人在五歲前的中文敎學是由我來負責的,也就是說我是他們的中文啟蒙老師,無論他們如何的抵死否認,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也在此時,我深刻的體悟到,會說中文,不代表會敎中文。尤其是在美國這麼個學習自由的環境,電視、電腦和電玩充斥的時代,如何有效的引起小孩學習中文的動機及興趣是極為重要的。但五歲後,確切的來說,在張瑄八歲,張鈺五歲時,我在廚房餐桌前(此處乃蔽府重要場所,是個不夜城,燈火日夜通明,撇開吃飯外,集會議室,辦公廳,寫功課,網咖…等多功能於一身的處所),用自認為溫柔且有誘惑性的語調對他倆說:「來,媽咪敎你們中文囉!」回頭一看,兩人已跑到不見人影了。此時我知道,小孩已無法在家自己敎了,於是我便將他倆帶到中文學校。由於自己對中文啟蒙敎學已經做過了一番努力與硏究,也算是有兩把刷子,棄之不用,實在有些可惜,且自家小孩在中文學校學習,自己也該對中文學校有些貢獻才對,於是便順理成章的成了中文學校的老師。
     在家敎自己的孩子和在中文學校敎學生有極大的不同,這可說是文化衝擊。由於文化的差異,在美國唸書的小孩,他們上課的習性和流程與我們在國內或台灣是有很大的差異。我的兩個小孩在家是隨我捏扁搓圓,他們已調適的很好,也很習慣,在家一套,在美國學校又是另一套。但當我是中文老師時,我必須調整自己,去配合美國學生上課的習性和流程。我在中文學校敎書的第一年,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學生會在上課時舉手,要求去上廁所。上廁所不是應該在下課(recess)時去嗎?後來我才明白,美國小學下課(recess)時,通常一天就那麼一小段時間,是小孩遊樂的時間,珍貴無比,通常老師會另給上廁所時間的。當我到美國市立學校敎書時,我發現我又再度受到一次文化衝擊,因為中文學校是美國學校和國內學校的綜合版。因此,我的中文敎學便一直在隨著文化的差異和環境的差異在做調整。
     綜合我學習英文外語的慘痛經歷及多年中文啟蒙敎學的經驗,在中文學校及美國市立小學敎中文,我個人偏向走有活力及有創意路線。想各種方式去輔助學生中文學習及提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每個小孩有不同的且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我努力使用不同的敎學方式及工具來配合不同學習方式的小孩,如: 錄製課文音檔CD、製作字卡、科技融入中文敎學--使用Power Point敎學、動手做手工藝、帶動唱兒歌及自編歌曲、使用電腦編寫中文--發電子郵件及卡片給親友,讓中文的學習更加有趣。不僅學生需要幫助,學生的家長也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會盡我所能的讓家長充份瞭解我的敎學,如:發每週親師聯絡單(weekly parent note)、講義、學習單和開親師會。讓家長參與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中文學習有加倍的效果。
     我的天才老公吿訴我,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才會快樂。我牢記在心,所以當我在選擇敎高中、初中和小學時,我選擇了我最愛的小學。每天面對著一群可愛的小朋友,現在的我,天天樂在其中。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