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有感于伊利華報母親節聚會

冰冰
 

在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來臨之際,伊利華報創辦人浦瑛女士與設計家Cynthia女士合力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中美女士共同參與的母親節聯歡會。
    這次的母親節聯歡會所在地,是一棟百年老宅,莊重富麗。拾階而上,步入老宅,猶如走進了一幅藝術和歷史的畫卷。此次母親節茶會的高雅格調,初見一斑。
美麗優雅的浦瑛女士、元華女士和Cynthia女士,熱情地接待着盛裝而來的母親們和女兒們。樓外夏日繁花姹紫嫣紅,樓內與會女士淑雅端莊。宛如一道流光溢彩的精雅風景線,華而不浮,溫婉怡人。
     整個聯歡會的安排,頗具匠心,處處體現了溫馨,舒心和友愛。首先是由浦瑛女士和Cynthia女士熱情洋溢地爲聯歡會致歡迎辭。接下來,由Cynthia女 士優雅風趣地回顧了帽子藝術的特色和發展,並連同與會的最年輕的兩位女兒們,Diana和Demi,默契地演繹和展示了帽子藝術的畫龍點睛和多姿多彩。靑春淑雅的女孩們,帶上精雅的帽子,更顯氣質。
     緊接着,浦瑛女士貼心、勵志的講演,把一份濃濃的感恩,奉獻給莅臨的各位母親,更把聯歡會推上一個美好溫馨的高潮。
   母慈女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女士們在餐廳就坐後,別具特色的中西合璧茶點共享開始了。在Demi彈奏的宛轉動聽的古箏曲中,有幸爲大家展示了清心養性的中國茶藝,並提綱攜領地介紹了 中國茶道。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以茶會友,品茶品人生。在淡淡的茉莉花茶香的四溢間,母親和女兒們品味了精美的點心和英國茶。


     美好的時光,飛快流過。歡聲笑語,意猶未盡。這場別開生面的中美母親節聯歡,溫馨地落幕了。
    再次多謝浦瑛女士的貼心和美好安排,我們有幸祖孫三代和與會的大家同慶母親節。這是我們過的最具特色,最有意義的一個母親節。
     藉此機會,願天下母親們,安康、快樂!

 

享受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
    茶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爲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功夫茶道的步驟:烹茶之前,當先升火烹水。候沸期間,可將一應茶具取出陳列、就位。功夫茶大約有八個過程:
    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説,這"候水"、"淋杯"都 是初試工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鐘,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 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第二、納茶: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爲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漸發揮。 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爲準,放有七成茶葉在里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冲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
納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第三、候湯:蘇東坡煎茶詩雲:"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樣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説》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爲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爲二沸。騰波鼓浪,是爲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爲二沸,正好之候也。"
    第四,冲茶: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冲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冲入,切忌直冲壺心(如用蓋甌,只冲 一角,然後再冲各角,可同樣忌直冲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冲低酒"是也。高冲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由於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 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也。
   第五、刮沫:冲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冲水過猛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壺外茶沫。
   第七、燙杯:潮州土話説是"燒盅熱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工夫茶後説,工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冲茶,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 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里去,這時,茶壺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于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幾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講究低、快、匀。
"低"就是,"高冲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
   "快"也是爲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 匀"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匀,不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爲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匀"字是很重要的。
灑茶旣畢,乘熱而飲,杯緣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齊到。味雲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

西方茶文化
    西方茶文化主要起源于英國茶文化,,計算一下他們人生的三分之一是 Tea time(飲茶時間);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國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説,這是英國茶文化中雷打不動的規矩;一首英國民謡這樣唱到:“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爲茶而停。
    英國茶文化,一開始就和皇室挂上了鈎,1662年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人稱“飲茶皇后”,當年她的陪嫁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在紅茶的貴重堪與銀子匹敵的年代,皇后高雅的品飲表率,引得貴族們爭相傚仿。
 茶成爲身份的象徵,茶盒被鎖起來,鑰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在宴會待客時才能飲用。即使是客人喝剩的茶渣,女僕們偷着拿到街市去賣,還能換回外快。
  直到1826年英國茶文化有了些許的變化,英國人在印度北部山區偶然發現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樹,茶葉開始變得比啤酒還便宜。從此,從英格蘭的多佛到蘇格蘭的阿伯丁,幾乎全英國都流行喝茶。
  “茶壺送進書房來時,房間里立即瀰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後,整個身心得到了極好的慰藉。綿綿細雨中散步歸來,一杯熱茶所提供的溫馨美妙得難以形容。” 《傲慢與偏見》中的主角們,都是喝着茶,展現着英倫生活百態還有英國茶文化。
   英國茶文化是以茶開始每一天,以茶結束每一天,英國人樂此不彼地重複着茶來茶去的作息規律。清早剛一睜眼,就靠在床頭享受一杯 “床前茶”early morning tea;早餐時再來一杯“早餐茶”breakfast tea;又名開眼茶,精選印度、錫蘭、肯亞各地紅茶調制而成,氣味濃鬱,最適合早晨起床後享用。搭配培根香腸和蛋,是一種能去油解膩的濃茶配方。上午再繁 忙,也得停頓20分鐘啜口“工休茶”tea break;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點的法定時刻afternoon tea;這時,香氣特殊的伯爵茶成爲首選。伯爵茶是以中國茶爲基茶,加入佛手柑調制而成,聞起來芳香,嘗起來也不算濃。回家後晩餐前再來一次有肉食冷盤的 正式茶點High tea;就寢前還少不了“吿別茶”。
    此外,英國茶文化中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Party)、花園茶會(Tea in garden)以及周末郊遊的野餐茶會(Picnic-Tea),眞是花樣百出。英國茶文化中除了傳統的英國茶外,英國人又在紅茶中添加了各類鮮花、水果 及名貴香料,配製成當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要不要加糖、加奶或檸檬,正統的英式下午茶並無嚴格規定,只看個人喜好。不過基本原則是:濃茶加奶 精口感潤滑,淡茶或加味水果茶要喝原味。
    英國茶文化中的英國茶點有蘇格蘭奶油餅乾、維多利亞松糕、松餅。著名的英國西南部的奶茶還包括特殊的烤餅,與當地獨有的奶油外加果醬。由於松餅需要趁熱吃 才能吃出口感以及香味,需要首先品嚐。通常順序按照口味區分:由淡而重,由咸而甜。因此取用時從底層逐漸往上取用,先吃最底層容易飽腹的三明治和松餅,然 後是第二層的蛋糕等甜點。最後才是第三層的水果餅乾等小點。英國茶文化的下午茶講究的是輕鬆的家庭風格,所以用手而不是用刀叉取點心仍是至今的傳統。
    藍白靑花瓷,帶點壓抑卻又簡潔的色彩,是標準的英國茶文化內斂作風;外表描繪出英國植物及花卉圖案的骨瓷,是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完全把英國人熱愛園藝的習性反映到茶具上。無論哪種瓷器,配上純銀茶壺、茶匙,好看的蕾絲桌布,浪漫優雅得讓人心動,英倫風情呼之欲出。
    英國茶文化的傳統的茶室禮儀,講究交談聲音要小,瓷器輕拿輕放;女士舉止從容,有人從面前經過時要禮貌地輕輕挪動身姿,報以微 笑。松餅的吃法,是先以刀切開,但是不能切到底,然後用手撕,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一口。杯中茶喝完後,將茶匙放到茶杯中,表示到此爲止, 否則主人會不斷續茶。
    和米其林美食指南一樣,英國每年出版一本《全英最佳茶屋指南》,專門介紹著名且有特色的喝茶場所,成爲權威的飲茶指南。據介紹,全英國最著名的茶室約有125間,環境無一例外的優雅、英國茶文化氣息濃鬱、佈置裝潢精美,一般都挂有茶歷史的圖片。
    在倫敦,幾乎所有的大酒店都有茶座。英國茶文化的傳統的貴族下午茶,以里兹飯店的棕櫚閣最負盛名。因爲黛安娜王妃 生前時常光顧而留下了傳奇色彩。來這里喝下午茶,男士必須打領帶才能入內,一定得事先預訂座位,最忙時需提前兩個星期才能覓得一席。
  在風光旖旎的英格蘭北部,約克Betty's茶室是鄉村茶室一個典範。雖然英國茶文化不是很久,卻成爲了英國數一數二的下午茶店。1919年創辦,以英式傳統High Tea 聞名。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