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美国高中中文教学通关攻略

(作者:陶帝君)
 

第一关:生活关
    一边怀揣着对故乡和家人的留恋,一边充满对新环境如何适应、新工作如何开展的惆怅,我于2016年9月19日晚上终于飞抵克利夫兰霍普金斯国际机场。果不其然,新环境,新生活,新工作,一切繁乱而毫无头绪。
攻略:首先需要向IIE(国际教育学院)提交各种材料,开银行账户,办SSN(社会安全号),找房子,买家具生活用品(美国租房子大部分里面空空如也,一样物件都没有),考驾照,买车。不用怕,这就是一个过程,一件一件来,总有办妥的时候。而且每经历了困难搞定一件事,就有新技能get(获得)的成就感。过来人告诉我:“生活上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心理上的挑战更艰难,并且可能会伴随你整个任期。”
第二关:校情关
  还没来得及细思,紧张的工作就开始了。我赴任的学校MC2 STEM高中,是一所城市公立高中,我任教10年级中文。第一天到学校上课,这些孩子就迫不及待给了我个下马威。想我也从事教育工作十来年,这些小毛头根本没把我当老师看,第一天课堂上就跟我开起了非常不恰当的“玩笑”。这样的阵仗必然是我这样刚从国内来的老师从没见到过的,想想咱们中国的孩子,断然不敢这样大胆挑战老师的权威。
攻略:对于学生特别出格的行为,需要做好记录,并保留好证据。事后通过邮件或电话的方式联系家长,请求家长协助解决问题,同时向学校报告。通常如果情节非常严重(例如对老师的侵犯和攻击,学生之间的打架等),学校会要求两到三个目击者做笔录,以便后续处理;教师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不恰当的举动,要采取零容忍,否则以后的课堂就难掌控了,“后患无穷”。
第三关:教学关
  我们学校只开设一种外语,就是中文。我一面感到我们的母语如此得到重视而自豪,一面不由有些担心,很多学生学习中文,是不是真正出于兴趣,他们能够持续学习下去吗,他们会不会制造出更多的麻烦?10年级5个班,每天5节课,一节课少则60分钟,多则75分钟,其间只有3分钟的课间休息,这比我国内上课的强度大多了啊。更难的是,这里的学生并没有根深蒂固的尊师重教的传统,他们很乐于挑战教师的权威。上课更是很随意,来晚的,中途需要上厕所的,喝水的,出去了就不知道跑哪儿溜达一去不返的。一边惦记着外面的,一边又是教室并不安宁,相对于学习,学生们显然更在意他们的同学、朋友们之间的交际,大多三五成群的聊着。或者听着音乐(还很大声),放着视频,跟朋友讲电话,教室里乱跑等等。我得首先声音比他们二十几个加起来更大,时不时的干涉纪律。偶尔有比较好的学生就会不好意思的地说一声Sorry(对不起),更常见的情况是对我的干涉置若罔闻,更有甚者说你太烦了,直接让你走开,兴许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带一两个脏字儿。这样刚开始的几天,才一两节课下来,感觉嗓子已经快冒烟儿了。一天下来,到家就累瘫了。更累的是心,每天都很焦虑,反思自己哪里没做好,还可以怎么办?
攻略一,利用网络。Kahoot(美国一个以游戏为基础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比较喜欢玩儿,大家都想挣得更高分,这样在课堂中有了竞争,他们能专注一点。Jeopardy(也是一个知识竞赛的游戏,不同的是,该游戏提供答案,参赛者根据答案猜问题。两项活动在对应的网站上都有模板,老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直接利用他的模板设计活动),曾用这个活动做了关于中国常识的一些小问题,发现他们对中国真的了解甚微。这个活动的妙处在于学生可以小组竞争,还能自己选择不同分值的题型,这样小组成员必须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活跃了气氛也加强了团队意识。
攻略二,转换思维。我减少讲授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寻找答案的机会。STEM 学校都为学生配有电脑,对于一些文化知识,我甚少主动告知,经常是给出一个题目和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报告。其结果是,学生忙起来了,随便讲话的机会少了,而且对于自己探索而来的信息印象更加深刻。美国学生似乎也很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
攻略三,设计游戏。国内课堂快节奏高效率,基本没有时间做游戏;美国孩子则爱玩儿好动爱讲话,游戏反倒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于是Music chair(音乐抢椅子)、 Bingo(宾果)、 Fly swatter Game(苍蝇拍)、 Stations(一种学习活动)等等都频频用到了课堂上。
攻略四,变换花样。我的学生们很爱说话、很难专注,基本是不可能连续听我讲15分钟的课。因此,每几分钟就得换一个花样,不然他们会说I’m bored(我很无聊)。我必须提前上网搜索,也许是一个小故事,也许是一个冷笑话,或者猜猜今天老师下班了要去干什么;我就是不停地努力地用这些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第四关:感情关
    每天备课会花很多心思,总想着用精彩的内容去抓住学生。有一天晚上,又一次备课到夜里一点多,对第二天的课算是比较满意了。谁知第二天却遭遇了滑铁卢,课堂非常吵闹,学生一味自嗨,无视我的存在。这让我非常生气,内心非常委屈,费的心思熬的夜都付之东流了。走出教室来到旁边的办公室,我不争气地哭了,问自认为坚强从不轻易掉泪的我,到底值吗?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冒出了打道回府的念头,但就这么回去似乎又太丢脸。
  在国内的课堂我更多思考和设计的是如何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最有效地将我会的变成学生会的;在美国我的classroom management(课堂管理)显然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管理,即便我设计了很好的课堂流程,但是学生不听我的就一切都没用。
攻略:用心了解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学生组成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大多来自城区、亦或家庭背景比较复杂、亦或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所以他们情绪的背后也许有着很多故事,因此能坚持来上学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固然很让人生气,很多时候也一点儿不尊重人,但是很讲哥们儿义气。了解学生后,我的认识也产生了飞跃。
  第一,对学生的认识。跟他们打交道,不能以恶制恶、不能对着干、也不能记仇。如果你表现出讨厌他们,他们会更讨厌你;第一天调皮捣蛋了,第二天还来教室的,就是好学生。
  第二,对自我的认识。我的教学能力很强,但是我需要建立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需要学习一些课堂管理的小技巧。于是借助网络进行恶补,其中我从YouTube(一个视频网站)上学到了如何和学生增进感情、如何设置课堂的各个环节的活动,等等。比如,学生刚进教室都很兴奋,逮着机会就跟同学聊得热火朝天、不得安静,此时我需要bellwork(进门作业),也就是说学生一进教室就让他们忙起来,并把这个养成习惯。又比如说,学会“二皮脸”,有些学生非常叛逆,I don’t care(我不在乎)成为口头禅。过去我会想你自己都不在乎你自己,我想帮你也帮不上啊。现在我每次都会笑着说,but I care(但是我在乎)。
  情感联系案例一。有位男生特别情绪化,一会儿跟我很亲近,老师前老师后的,一会儿又六亲不认,任谁也不理;他还总是惹麻烦,搞得同学老师校长都很头疼,三天两头往他家里打电话。后来才知道,他父母双亡,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我想他的行为不当一是缺乏正确引导,二是想引起他人关注。了解到他们背后的故事,我找到了他们行为问题的合理性,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把我的爱和理解给予他们。慢慢地,我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信任,我们课下可以聊聊天,他们向我诉说他们的困惑,我向这群零零后学习语言,学习新潮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甚至慢慢接受了以前觉得吵得要命的嘻哈乐。
  情感联系案例二。有位学生,连续好几天早上都迟到,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原来她早上要先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才能来上课。一个十五岁的女生,晚上要照顾婴儿,白天要上课,还要想着下班去工作挣钱;她无法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很友好而且仗义,经常会给我看她女儿的照片,或说她又长大了一些,或者最近又生病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很吵的时候,她甚至会站起来帮我吼一句:“喂,你们别说话了,老师要上课!”那个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给了我的女英雄32个赞啊!
第五关:文化关
    在美国教中文除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外,我们还得让家长,让社区了解孩子们在中文课上学到了什么,我们的中文是很有趣的一门语言,我们的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攻略:感谢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最终迎来了曙光。我们学校是一所project-based(以项目为基础)的STEM学校,其实挺酷的。STEM分别代表了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工程), Math(数学),是现在美国学校的一种新趋势。我们每学年分为四个Quarter(学期),每个Quarter(学期)各个学科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合作做一个项目,有时候是音乐,有时候是艺术,有时候是犯罪科学,有时候他们需要建造一个温室。去年,学生就在博物馆他们展出的艺术作品中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给他们的画作加上了汉字,在他们设计的游戏里出现了八卦图。上个学期,学生制作了家庭相册,用中文介绍了各个家庭成员。5个月前他们连中国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现在能上台用中文介绍,虽然还很青涩,发音并不标准,我还是很为他们感到骄傲。而这学期更酷,主题是hip-hop(嘻哈音乐)和鞋。学生会自己设计一双鞋,并制作出模型,然后推向市场。还会自己制作一首歌,包括词曲创作到演唱。目前,在中文课上学生自己去搜集了一些中国传统鞋的信息,包括绣花鞋、布鞋、草鞋和清代皇宫女人穿着的花盆鞋。还有学生发现,他们最爱的球星Kyrie Irving(凯里·欧文)有一款运动鞋,就采用了中国绣花鞋的创意。希望这些都能给他们这学期鞋的设计一些灵感,期待在最后完成的项目中有更多中国元素的出现。
   校长说,很多学生告诉她他们想去中国,这是过去从未发生过的事。听到这句话,我又一次不争气地湿了眼眶。至此,我想,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现在也可以给自己一个答案了:这两年,值了!


作者:陶帝君,来自四川绵阳中学,现任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下设孔子课堂MC2 STEM 高中中文教师。

学生设计的春节海报
 
学生设计的太极八卦游戏
 
搞怪试穿传统服装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