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及周边地区消息

 

浦瑛開講:搖滾之都的中國音樂才女

中國首位女嗩吶演奏家張硯玲女士爲愛赴美成功實現夢想的故事

 

 
   4月11日,我在微信群里加了一位到克利夫蘭來的新人,加她是想問她:需要什么幫助嗎?沒有想到我們在微信電話問候後,只過了2小時她就到伊利華報報社來做客。她叫張硯玲,一位倔強的哈爾濱姑娘,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嗩吶手,70-80年代初成爲中國著名的女嗩吶演奏家。


   她于1977年考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學員,而後1978年被全總工會主席倪志福轉正到全總文工團獨奏演員。我們好幾代人誰都知道《小喇叭開始廣播啦》的兒童節目,那段清脆悅耳動聽的嗩吶旋律“答滴答,答滴答,答答答”的演奏録制竟然是張硯玲的幕後演奏,沒想到這首短短的喇叭聲還陪伴了幾代人的少年成長的旅程呢!
   張硯玲于1982年,她是建國後第一次的全國民樂器樂大賽演出中榮獲最高優秀奬表演奬!1984年榮獲美國全額音樂奬學金赴美至今。

   1987年加入美國大都會保險金融公司一做就做了15個年頭至2002年。她的銷售業績曾在美國大都會保險金融公司的半個美國區域爲銷售第一,成爲美國保險金融行業最高的百分之一銷售精英,榮獲多年全球保險行業百萬圓桌會議的會員


   由於她的先生在2000年被中國政府邀請做爲外國法律專家之一赴中國幫助建立知識産權法律等,她們夫婦帶着三個小的孩子們返回北京。張硯玲榮幸被聯合國駐華辦的人事推薦擔任16個南太平洋島國國家駐華外交辦公室的總經理。她再次跨行開始了她的外交事業至2009年。她先生讓中國順利進入世貿組織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也因此有機會與見中國的律師夥伴們開拓了“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産權律師事務所至今”,張硯玲説她的先生是中國女婿,他先生愛家人愛和他一起工作的所有中國人。


   我實在不能想象,坐在我身邊這位60歲的女人在中國從70代末-80年初擁有嗩吶藝術成就,在美國從87-02年擁有保險金融行業精英歷史,再次回中國從2000-2009年擁有多年外交行業經驗的她,也是一位普通養育出四個優秀兒女們的媽媽,擁有四個孫女們的奶奶,而她竟然是來自一位出生後三年不能走路,在少年時代還在北京街頭有過流浪生活的人。
   我來美國30年,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冲動,張硯玲就像我認識很久的朋友,這位熱情,精力旺盛比我大二歲的張硯玲,眞的神了,第一次見面,我們聊到忘記了時間:她吿訴我,她選擇到克里夫蘭,是因爲她和先生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高質量的音樂,克里夫蘭是世界闻名的摇滚乐之都,而且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在全球著名的是此交響樂團的音樂質量是全球最佳的品質。也因爲她早在2009-2012年陪讀她十歲半的鋼琴天才小女兒在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攻讀了兩年的少年音樂天才班的課程,她與克利夫蘭結下了這樣的緣分。


   張硯玲雖然有着那么多夸行業成功的歷史,她經歷坎坷,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但她笑着過着她的日子,她用行動做到了:把握當下,做好當下,收穫當下。
   這個世界,事在人爲,休言萬般皆是命。有人的生活常常是驚喜,有人的生活常常是無奈,我們雖然説境由心造,但天時地利還是會左右我們的心境。
人生,本就是一場邊走邊領悟的過程,世間萬物皆有規律,大地宇宙也是有着無限可能,包括有的人的一生創造出無限可能。人常説:“三分天命,七分人命”,而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就是有人靠自身的想象和努力追尋她一生的目標,張硯玲女士就是這樣追求卓越生活的人。
   張硯玲女士,1961年出生在哈爾濱,出生就是一個發育不全患小兒麻痹,軟骨症的孩子,她全身是軟的,沒有辦法站立,因爲她長了一雙會説話的眼睛和巨大的腦袋,還是得到許多人的喜歡和同情,沒想到,4歲開始她學會走路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在她還是小小年齡的時候,她就知道什么是最美麗的人和事情。她喜歡上一對搞藝術工作的鄰居夫婦和他們家的那個比她小一歲長的像天使一般美麗的女兒迪迪,她倆就像親姐妹一樣相互照顧,只要小妹妹迪迪被打,玲玲就會出來保護小妹妹迪迪,天使一樣美麗的迪迪11歲被挑選爲舞蹈學員去了北京,不到12歲的張硯玲的視野也因此被打開,總想着只有去北京才能讓她擁有未來更美麗的人生。


   在半個世紀前,中國發生了什么,是今天的年輕一代想象不到的:一個經歷了21天流浪在北京街頭,睡過老北京火車站的她,在1976年,張硯玲15歲,因爲來自黑五類的家庭,她每天被別人打,沒有父母在身邊,上面的哥哥姐姐都被下鄉,她在哈爾濱獃不下去就偷偷積累了30元人民幣和糧票從東北哈爾濱跳上火車躱在座椅下,飢餓驚惶逃到北京,沒有想到,她到了北京火車站慌了,沒有一個熟悉的人,東南西北也搞不清楚,她要去哪里...她蜷縮在火車站里的長凳上度過了她的第一個北京的夜晩....
   張硯玲還在熟睡時被人推醒,原來是警察,她驚恐萬分地看着警察説:因爲自己延誤了火車時間,沒有趕上,等下班火車,警察也沒有懷疑,她就這樣白天游遍了北京的歷史古迹公園和街頭晩上繼續去睡火車站。我問她你不怕嗎?你離開了驚嚇恐懼的哈爾濱到了一個挨餓陌生的北京。她吿訴我,一點都不怕,北京在她的心里是天堂,天堂是帶給她幸福的地方。
   在這個世界上,眞正可靠的,其實就只有那個在生活中拼命掙扎,永不放棄的自己。張硯玲就是這樣在北京的火車站公園到處溜達,她説她在流浪的日子里學到和看到的超過了書本上學到的。在她流浪第21天的時候,奇迹發生了:她被第一天看到她的警察帶到派出所。沿路上,高大的警察揪着她的衣服一邊走,一邊説:你倒是膽子眞大還騙我,這么多天,你還在北京?
   張硯玲繼續説道:警察把我帶到一個小房間里,那里有個爐子,他一進門就一邊打理爐子,一邊問我。當時的我被煙燻的,口干舌燥,加上恐懼,但我想着絶不能回哈爾濱,突然警察問了一句話“你喜歡什么呢?” 沒想到我回答他:我喜歡音樂,就這句話竟然變成了我人生巨大的轉折點。他對我説外面這么亂,很危險,你怎么一個小姑娘到處亂串,趕快回家吧。當警察説到回家二字,那一刻啊,我的眼淚奪眶而出,警察也楞住了,接着是爐子里噼噼啪啪的響聲,警察也流淚了,他一定知道我是黑五類,或者是反革命家的小孩。警察開始吿訴我:如果在街上碰到壞人,你就朝着有人的地方跑,見到老人叫奶奶爺爺見到大人叫爸爸媽媽。警察也吿訴了我如何去中央音樂學院。離開派出所我眼冒金星,門口正好有個水龍頭,不知是喝水還是洗臉,我突然間看到了希望。
   張硯玲繼續説着: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音樂學院,我進不了大門,我就趴在窗口聽到里面飛出來的音樂,歌聲,各種樂器演奏,我的血沸騰了。接下來我白天在音樂學院的窗外聽學生們的上課,唱歌拉琴,晩上音樂學院門關了,我就睡在大門邊上,這門就像故宮的門還擋風,我每天還有對付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學生嘲笑我,説我是個流浪的要飯的,我心里好疼,我跟你們年齡一樣,爲什么我連門都走不進去。我不在乎別人的嘲笑,就在第三天,一個人推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對着我叫,你在這里破壞同學的學習。也許那時的張硯玲在北京流浪一個月了,一肚子的委屈就朝着這位中年男人傾述:我喜歡音樂,我懂音樂,我爲什么不能走進這個學校?那個中年人開始打量着張硯玲,你會什么?張硯玲説:我什么都會,我什么都可以學。也許張硯玲的這雙會説話的眼睛,打動了眼前的中年男人,這位陌生人就問她:“你知道嗩吶嗎”?她雖然不知道,爲了獲得機會走進這樣天堂般的音樂學府她竟然説“知道” 就這樣,這位陌生人説你可以和我到我家里試一試,張硯玲就跟着這個中年男人回家了,哪里想到這個中年男士就是中國著名的嗩吶大師胡海泉先生,一路上胡老師説,也許你將成爲中國第一個女嗩吶演奏家,這位音樂高人一眼就認定張硯玲是一位血液里都流淌着音樂的人,胡海泉是第一個讓張硯玲的幻想成爲現實的人。


   人生不設限,不斷拓寬邊界,眞正好的人生態度,是現在就做,不等、不靠、不懶惰。人生,其實就是不斷跟過去吿別,不斷開拓自新的過程。張硯玲不是一開始就跑得快的人,而是爲數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她從街頭流浪到遇到貴人,關鍵還是她的才華,她比別人更能吃苦、更有耐心折騰、更不懼失敗。
   張硯玲心里裝着善良,裝着寬容,裝着眞誠,裝着感恩,她渾身充滿了陽光。她的每一天、每一年,都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生活、堅定發光,她的光,改寫了她的命運、贏得圓滿。她就是這樣活出人生的精彩,成就最好的自己。
   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第一次訪華團里有一位原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校長是世家四代吹雙黃管絃樂的。他看到了張硯玲的嗩吶表演,當場就讓翻譯吿訴張硯玲:你到美國會有更大的舞臺,讓世界聽到你的嗩吶。我們可以給你全額奬學金。84年只會説一句英文的張硯玲,吿別她已經站穩的中國舞臺,23歲,決定漂洋過海,開始她的一段新的人生。在美國張硯玲有二段婚姻4個孩子,四個孫女,一大家其樂融融。請您閲讀下期伊利華報,關注她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