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浦瑛開講:我認識的畫家陳興杰文

   2024月1月28日,我去了洛杉磯西來寺獃了四個小時,因爲前一天晩上我車被撞,第二天我取消了所有的活動,想去寺廟讓自己安靜一下,寺廟內有莊嚴的大雄寶殿,供奉有佛陀的像。此外,寺廟還有禮拜大廳、禪堂、藏經樓、佛學院等設施。
   當日是寺廟一年一度迎接過年的大掃除,由來自美國各地的義工300多位,我的車只能停留在1 mile以外的居民住宅社區,整個寺廟花園和庭院佈置精美,營造出莊嚴寧靜和諧的氛圍。
   西來寺建于1988年,由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創立。寺廟佔地15英畝,建築面積達102,432平方英尺。寺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的佛敎建築。
   我非常有幸在西來寺認識了畫家陳興杰,這是他第三次作品在西來寺展覽,這里有佛祖釋迦牟尼捨利子,在金碧輝煌的陳列室里,我看到一組中國畫,每一幅畫都特別精緻,我看出畫家一定是修行的人,作品里有禪心人的眞誠,感覺是有品味的畫家作品,在我無意間問工作人員,這個畫家是當地畫家嗎?那位工作人員馬上指着一位戴着口罩高大魁梧的男士説:這位就是畫家。因爲這位畫家在等他的朋友,我眞幸運,所以我邀請了他去茶室聊聊,就這樣我認識了陳興杰畫家。
   我和陳興杰在茶室聊了幾句話,我們就聊到我們相互認識的朋友,一杯茶下去,我們幾乎好像是老朋友叙舊。陳先生吿訴我:在美國的中國畫家,一般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傳統的中國畫內容或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多的,另一部分是偏西式風格的。但不管你是哪一類的畫家,如果想融入美國社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自身的融入,這個融入是不帶任何光環,全憑自身作品的融入。當然也有一些人靠講故事來做一些事情,但那也不過是要搞出口轉內銷,而不是眞正的融入。
   陳先生繼續説明:對於受傳統影響比較大的畫家,他們的路會比較窄。因爲文化不同,被認知就比較難。而且受衆面也會非常小。一般只有跟中國有關係的或喜歡中國文化的,或喜歡獵奇的這部分人,但這部分人的比例非常低。另外一部分是受西方影響的畫家作品,這部分人的作品還要看他們作品的切入點在哪里,以及作品的風格與形式。並不是你畫他們的東西,你的作品就會受歡迎。因爲文化會直接影響你的創作。
   一個畫家的作品是在被認可度、價格以及互動等多方面體現出來。比如同樣風格的作品他們不會選擇你,同樣價格的作品他們不會選擇你,除非你的作品是"便宜又大碗",或在這個圈子打出了一片天。這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這是現實。
   這個世界上眞正成功的靠畫能夠富足的畫家並不多,這個現實。還有一種傾向:比如日本的客人會買日本畫家的作品,韓國客人會買韓國畫家的作品,唯獨中國客人很少會買中國畫家的作品。陳先生表示,中國人爲什么不買中國人的作品,他們的回答是因爲可以找到不要錢的,沒必要花錢買他們的作品。而陳先生問韓國和日本客人時,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買自己族裔人的作品啦。


   陳興杰,1962年4月30日出生於黑龍江大慶,北京長大,2001年特殊人才移民美國,生活在洛杉磯。他是搞美術敎育出身,畢業于北京敎育學院。做過敎師,也做過創作員。主要從事傳統水墨畫及禪宗繪畫的創作和硏究。主要代表作品有《蘇武牧羊》、《水月觀音》、《雪山修道》、《十八羅漢》、《潭龍聽經》、《禪境》《探珠圖》、《降龍羅漢》《達摩一葦渡江》等等......
   在和他交談的過程中,他非常眞誠隨意,他的創作理念:可以自由發揮,運用他手中的筆墨來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希望通過他的作品能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對於一個海外藝術家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而"禪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進程中的紐帶,它把傳統文化與儒、釋、道的精髓有機結合起來,成爲了眞正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這也許是西來寺三次請他作品參展的目的吧。
   我看着他的作品,能感受禪宗的像影,他的作品能讓觀者在忙碌的工作和緊張的生活方式中感受到一份靜寂,一份自然,一份簡樸,一份享受。
   我問陳興杰開始學習畫畫的的緣由,他説:那是一本小人書,在陳興杰上小學一、二年級時,他得到了一本彩色的連環畫,非常喜歡。因為那時的小人書大多數都是黑白的,彩色的非常少。從那時開始小人書就成了他臨摹學畫的工具,沒事兒了就會抱着小人書在那兒臨摹,早期的造型能力就是這樣鍛練出來的。
   陳興杰學習繪畫的由來:那是他十五歲的時候,他每天晩上吃完晩飯都會跑出去,半夜才回家。當時家人很不放心,就去悄悄地跟着他,看他每天到底跑到哪里去了。陳興杰回憶説:記得那時候是冬天,他父親和他哥哥一起悄悄跟着他到了文化館,隔着窗戶看到他在寒冷板房內畫素描,那時天氣很冷,沒有暖氣,取暖用的是一個鐵爐子,因爲很冷,所以去畫畫的人很少,這下陳興杰的父親連續兩次看到兒子在文化館畫畫,之後就再也沒有阻止他晩上出去。
   陳興杰從15歲就正式拜師跟隨著名畫家褚大雄學習,因爲那時他上學的學校跟褚老師工作的單位很近,沒事他就會去看老師們畫畫。後來經人介紹就開始了他跟褚大雄老師學習繪畫。


   陳興杰的作品創作以其簡練的筆墨表現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簡潔的筆法準確地抓取事物的本質特徵,把眞實的自然形態轉化爲藝術畫面,從而把寫意畫推上一個高峰,使人耳目一新。
   還有是他學佛的根底:從禪宗的角度去創作,他的畫筆給人一種閑逸之氣,這是因爲他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陳興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接觸禪宗文化,九十年代開始學習和硏究中國儒家,道家和印度佛敎與禪宗思想的關係。並系統臨習貫休、徐渭、牧溪、虛谷、石濤、梁楷、八大等大師的藝術作品。這些大師的作品及藝術思想皆引領一代禪風。
   "禪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進程中的紐帶,它把傳統文化與儒、釋、道的精髓有機結合起來,成爲眞正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並帶動中國文化藝術創作和發展。不論是文化詩詞,戲劇繪畫,雕塑建築,乃至茶藝等,皆別出風格。尤其更將禪意入畫不僅影響了傳統繪畫技巧及創作思想,也開拓了高遠淡泊,以意相尙的畫風。而這又是中國畫中的最髙境界,能夠讓人體現出那種虛靜空靈、圓融和諧的審美思想與追求,同時陳興杰也十分謙虛向前輩學習:不依成法,胸有成竹,希望未來陳興杰把中國水墨畫推至最高境界。
   我請陳興杰談談在美國生活20多年來的學習和生活,他表示:遠離了國內的喧囂的生活,可以有機會靜靜地思考和深入硏究禪宗文化,也能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畫自己喜歡的內容,從而使自己的作品能夠超越題材之上,並在思想觀念和情感表達及藝術感染力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使自己的作品風格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陳興杰談東西方文化差異,他説:談論差異中共性的比較少,而這其中的共性往往更讓人記憶深刻。他知識淵博十分健談,他從人類文化學的角度上談起,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共性問題,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天然互通性。在一些終極性問題上,東西方文化藝術存在着很多共通之處,尤其是在倫理情感和審美訴求這些方面表現的更加突出。


   他講了一個小故事給我聽:事情發生在2006年他在被譽為"世界媒體之都"的Burbank市辦了一個畫展,當時來了一個五十多歲的白人婦女,站在他畫的一幅觀音壁畫前哭泣。當時他很驚訝,因爲不知發生了什么,就過去試着跟她溝通,想瞭解到底發生了什么情况。她哭着對他説:她看到這幅作品,非常感動,她雖然不知道畫的是什么,但讓她想到了"聖母",想到了還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兒子,她希望這幅作品中的"聖母"能保佑她的兒子。陳興杰吿訴她這是中國的觀音,也就是中國的聖母,她一定會保佑妳的兒子的。她感動得泣不成聲,站在那幅作品前很久很久……又有誰能想到已經是21世紀戰爭還在繼續。


   陳興杰的這幅觀音壁畫作品在之後的bevely Hills (比佛利山莊)畫展上贏得了美國的第一個第一名的榮譽,並且這幅作品當時就被一名法裔美國人收藏。
   最後我在西來寺看着陳興杰的畫,想着當今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人們快節奏的生活,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病毒還有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慾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當我們被忙碌的工作和緊張的生活方式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不妨走出喧囂,走進陳興杰的創作作品,零距離觀摩,來培養一下禪悅心態,享受智慧人生,讓我們有機會能與心靈深處眞實的自我進行對話,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眞正的釋放,這里我衷心祝願陳興杰的作品越來越優秀精彩,有一天用他手中的筆創作出中國繪畫史上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