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一位華二代對中文學校的反思

俄州亞太聯盟 2024-03-29美國

 以下文章來源于七彩娘娘,作者羅新

 
 
`我的女兒璐璐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把美國華裔孩子與中文學校之間的“愛恨情仇”,描述得淋灕盡致。我眞希望10年前的自己能夠讀到這篇文章,能夠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理解和處理關於中文學習這個問題。
   她的文章不光是講中文學校,還講了關於華裔孩子們的身份認同,關於中美敎育理念,關於個人和群體的成長和掙扎。
   作爲她的媽媽,讀了之後,我自己都覺得受益匪淺,並且對這個女兒有了更深層的瞭解。
   我把她的文章翻譯並發表後,得到非常多的反饋。讓我吃驚的是,很多中文學校的老師和管理人員也認同璐璐的觀點。不到一天的時間,文章的閲讀量已經超過一萬人,有望追上璐璐視頻的3萬多點擊量。
   這篇文章是她在一天多的時間里寫完的,完全是有感而發,是來自她內心眞實的、坦誠的體驗和思考。這不是一篇學術論文,而是來自一個孩子的寶貴視角。
   中文版我刪減了一些內容,而且由於時間匆忙,也沒有在翻譯上精雕細琢。現在我把璐璐的英文全文發表出來,分享給大家。
華二代對中文學校的反思:讓我們與自己的文化漸行漸遠
俄州亞太聯盟 2024-03-28 19:43 美國

以下文章來源于七彩娘娘 ,作者羅新
   我的女兒璐璐讀大二,這幾天回來放春假。和許多中國家長一樣,當她7、8歲的時候,我們就在每個周日送她去中文學校。就這樣,堅持到了初中畢業,她也完成了中文考級。學中文的“使命”就這樣結束了。
   這次回來,她給我佈置了一份作業-爲她翻譯她寫的一篇文章。
   這文章是她花了一天多的時間寫成的。她詳細地反思了中文學校和家長們的中文敎育,對於華裔孩子們的影響。
   説實在的,我一邊翻譯,一邊吃驚,心里又有一種隱隱的自豪感。
   原來,我們的孩子們,從小到大,都在進行着身份認定和文化之根的追溯。而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的中文學校,以及家長們的中文敎育,不但沒有對孩子們的中文學習起到太大作用,很多時候,反而讓他們對中文學習抱有厭噁心理。
   値鍀欣慰的是,長大的孩子們,幾乎都找到了與中文和中國文化健康相處的方式。
   璐璐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你不需要把中國文化強加給你的孩子。你不需要向他們“證明”中國文化是美麗的、有趣的或値得的。它本來就是如此——我現在看到了。你的孩子最終也會看到這一點。”
   璐璐的文章挺長,里面有許多有價値的觀點。我覺得在美國的許多家長,都能從中瞭解到很多孩子們的想法,瞭解到如何才能有效地與孩子溝通,瞭解到如何才能讓孩子們熱愛中文和中國文化。
   下面就是這篇文章的翻譯,略有刪減。明天的公衆號會發英文全文。
美國的中文學校正在讓孩子們與他們的文化疏遠
家長們能做什么?

一位成長于美國的ABC(美國出生的華裔)孩子的視角
許璐璐


第一部分:介紹

    就像我的媽媽羅新一樣,我喜歡在網上與人分享我的想法和愛好。最近,我發了一個TikTok視頻,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這個視頻已經獲得了三萬多次觀看,有250多人發表了評論!這讓我非常吃驚。
   這個視頻講的是我在中文學校的經歷,以及從我小時候的感受,講到我現在作爲一名大學生的感受。我談到了我對中文學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它們如何扼殺華裔孩子對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興趣的不滿。我談到了現在我多么後悔在中文學校里沒有更加努力,我多么希望我學到的一切都能更好地留在我身邊。
   我很高興看到有200多人認同我的經歷。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討厭中文學校的人- 我的許多高中朋友也有同樣的感受。但是看到這個視頻突破了我的小圈子,並且在美國各地的華裔孩子中産生共鳴,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我繼續談論我的想法之前,讓我與您分享一些這些評論:
“我在普通學校是全A生,但在中文學校卻是失敗者”
“我非常討厭每個星期六早上9點去中文學校……太累了。但是現在我希望我能用中文寫字和閲讀”
“我哭着從中文學校逃走了,但是後果是現在一句普通話都不懂”
“你知道是什么幫助我愛上了中文?是我小時候看的中國連續劇!”
“我覺得太不公平了,我必須在周末的一部分去上學。”
“我挨了打,因爲我把音調弄錯了,沒記住筆畫。”
“我會踢打和尖叫以避免去周日中文學校。”
“看西遊記是我唯一學到中文的時候。”
“我今年58歲了。我能理解你。我不喜歡每個星期六早上上三個小時的中文學校。那個時段是看卡通片的黃金時間,我不得不錯過。”
這些都是像我一樣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們的評論。讓我驚訝的是,一些家長也留言了。
“作爲一個有兩個ABC娃娃的爸爸,我希望現在有更好的方式。”
“我是一個華裔媽媽,我的孩子5歲和7歲,我沒有打算強迫他們學我的第一語言,他們可以自己想學的時候學”
“完全是浪費時間。當我的女兒拒絶上中文學校時,我完全同意她的想法,然後就把她帶了出來。”
“同意。中文學校很糟糕。我女兒有一對一的家庭敎師。”
第二部分:問題
   對於在美國的每個華裔父母來説,如果你關心孩子與母國文化的聯繫,你就應該關心中文學校如何敎他們。對於我、我的朋友和許多評論者來説,中文學校不僅沒能用有意義且持久的方式正確地敎我們中文,而且還讓許多孩子對自己的文化産生了厭惡之情。
   我一直是個好學生。我發現英語和閲讀對我來説非常容易。可能是因爲我媽媽經常帶我去圖書館,我小學時每周都能讀一本書。我喜歡用英語寫作,我五年級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爲一名作家。
   英語對我來説自然而輕鬆,而學習中文對我來説是一種折磨。字母表有從A到Z的26個字母,爲什么漢語中有數千個漢字?爲什么漢語語法和英語如此不同?我應該怎么記住這一切?
   別忘了——我們是孩子。我們是十二歲、十歲、八歲的孩子。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不夠深刻,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也不夠清晰。我們唯一知道的是英語很容易,但漢語非常困難。我們唯一知道的是我們的父母不喜歡我們的中文那么差。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我們的“正常”世界,在那里我們和“正常”的老師一起去“正常”的學校,下課時間和朋友一起玩耍,到同學家串門,在床上看書,看卡通,在客廳做作業。
   另一個是我們的“中國”世界。我們的“中國”世界里,父母因爲我們的中文語法差而對我們感到沮喪。我們的“中國”世界里,每個星期天早上8點都要起床去中文學校,那里的老師會在我們沒學好或做作業不夠好時責駡我們。我們的“中國”世界里,其他孩子有五天學校,而我們有六天學校。我們的“中國”世界里,有無聊的成語、詩歌、和我們完全不感興趣的故事。我們的“中國”世界里,要學習那些我們對父母沒有興趣或沒打算眞正使用的漢字和短語。因爲我們當時十歲。當你十歲時,除了“我餓了”或“再給我五分鐘”,你還能用漢語對你的父母説什么呢?


   什么樣的孩子想與那個世界接觸?什么樣的孩子會更喜歡那個世界而不是他們的“正常”生活?什么樣的孩子會想要被困在一個總是感覺自己無能、總是感覺自己落後、總是感覺自己不夠好的世界里?
   這聽起來像是我對我的華裔身份不夠“感激”,其實不是。作爲一個19歲的大學生,我對自己的中文閲讀和寫作能力感到羞愧。我非常想去中國。我想與其他中國靑少年和流行文化建立聯繫。我想在不看字幕的情况下看懂中國電視劇。我想與我的父母和親戚完美地用中文交談,並能夠和我的中國同齡人開玩笑。我的許多大學同學也有同樣的感受。每個人都以自己是華裔爲自豪,每個人都以分享中國文化爲自豪。我們的華裔身份對我們現在很重要。但在我們十歲時卻不重要。
下面就是我們小時候眞正重要的東西:
看卡通片
在朋友家過夜
成爲體育項目中的佼佼者
閲讀好書
玩電子遊戲
畫畫
得到小學老師的認可
得到一只小狗
生日時收到禮物
下雪天
   這一點也不奇怪,對吧?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願望和慾望可能非常簡單。所以,孩子們爲什么不在乎中文學校?這一點應該顯而易見了。
   總結一下,這是我能想到的你的孩子不喜歡中文學校的每一個原因——我使用了我收到的TikTok評論來幫助創建這些觀點:------
   他們討厭在本應是周末的時候還要在學校度過另一天;
   他們感到沮喪,因爲他們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
   他們從來沒有內在的奬勵感——即使老師給那些成績最高的學生頒發“奬品”,孩子們也應該從學習一門新語言中獲得內在的滿足感,不是嗎?
   他們不明白學一門只在和父母交流時使用的語言有什么意義——而且如果他們的中文不夠好,他們的父母可能會批評他們並責駡他們;
   他們討厭在周六晩上花幾個小時在廚房桌前爲每周一次的測驗而學習;
   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除了一遍又一遍地背誦之外沒有其他有效的記憶方法(最無聊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對長期記憶沒有幫助);
   他們認爲那些故事和成語無聊且毫無用處;
   老師們冷漠且懲罰學生;
   中文本身是一門難學的語言,如果你不每天使用,就很容易忘記你學過的每個漢字;
   敎學風格對於那些最喜歡通過積極、引人入勝和有趣敎學學習的孩子來説,太陌生、太無聊、太成人化了;
   敎科書毫無幫助且難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母語是英語,那么他們怎么可能在沒有英語的情况下學會中文呢?
   他們認爲中國文化無聊且過時,因爲他們認爲他們的父母無聊且過時;
沒有對學生有趣的項目或作業;
   在中文學校度過一個上午意味着失去本可以用來閲讀自己喜愛的書、觀看周日卡通、與朋友一起運動、玩電子遊戲或做作業的時間。
   “好吧,中國的孩子也經歷這些掙扎嗎?中國的孩子在學習英語時也會遇到這些困難嗎?”當然是的!也許他們也不應該有這些困難!我只是專注于作爲一個在美國不流行的語言——中文學習者的個人經歷。英語是世界上主要的語言。孩子們在中國從小學習它是有道理的。更不用説英語是大多數中國學校的核心課程了——與周六/周日的中文學校的經歷不一樣。
   無論你現在感覺如何,你都必須承認存在問題。我眞的相信,問題並不在于孩子們——而在于他們的環境。孩子們喜歡學習。孩子們喜歡提問,喜歡在互聯網上冲浪,喜歡探索和戶外玩耍,喜歡用樂高積木建造新的創作,喜歡閲讀和寫作。孩子們有自己的興趣和激情,有自己的目標,學習與他們關心的事物相關的東西會讓他們感到內心滿足,得到回報,變得更加聰明。家長們,請不要因爲你們的孩子的激情或興趣與你無關而扼殺它們。讓你們的孩子以他們想要的方式學習和成長。
   所以,問題是:我們如何讓我們的孩子關心學習中文?我們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意識到中華文化的價値?
第三部分:解決方案(針對父母)
   如何讓你的孩子突然關心他們的中華文化,這問題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文化”本身不是一次性的經歷。當然,把你的孩子送到中國度暑假是一個選擇,但我認爲考慮到你的孩子對文化和語言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是否在學習中國文化時玩得開心?他們是否在學習中文時玩得開心?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對你懷恨在心,或對他們的中華身份懷恨在心,父母和學校需要以更好的方式介紹和敎授中華文化。那么我們能做什么呢?
   你需要意識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你的ABC孩子如何理解“中文”和“中國人”的概念。如果你是你的孩子唯一與之交流中文的人,那已經對他們對“中國人”觀點産生了影響。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從與朋友交流英語、觀看英語卡通、用英語學習數學和歷史,再到用中文與你交流的斷裂感。
   如果你與孩子用英語交流,然後在責駡、懲罰或大聲呵斥他們時使用中文,小小年紀的他們,會怎樣看待中文這種語言?
   如果你的孩子的“英語”經歷是與朋友在一起、在學校、在俱樂部和在圖書館,但是他們的“中文”經歷卻是與無聊的成人家庭聚餐派對和無聊的中文學校聯繫在一起,難道你沒有看到,你已經在你的孩子心中根植了一個“分離”的概念,即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無聊的嗎?
   如果你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或者看卡通的時間,然後把一本中文的、令人困惑、對他們毫無意義的課本塞到他們面前,你並沒有讓你的孩子與他們的文化聯繫起來,而是讓他們與之脫節了。
   “先搞40分鐘的中文學習,然後你就可以去自由玩耍”,這樣的解決方案是不行的。孩子們需要對此足夠感興趣,甚至在他們的空閑時間也願意涉足其中。“我只是忍受這種無聊的學習,然後我就可以逃離它”,並不是讓孩子對自己的文化感興趣的方式。孩子們覺得是被迫朝着它奔跑。
   這里有一些我認爲可能有所幫助的小解決方案——如果我是一個孩子,我相信這些事情會有所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對閲讀感興趣,給他們一些已經被翻譯成英文的中文書籍。給孩子一本用中文寫的書,其中70%的文字對他們來説是不認識的,只會讓他們失去閲讀的興趣。要確保這些翻譯成英文的中文書籍是你的孩子眞正想讀的:讓他們讀有趣的科幻小説!讓你的靑少年女兒讀一本感人的愛情故事。讓你的兒子讀一本冒險小説。讓他們自己意識到中文媒體和文學是有趣和現代的。他們將享受故事,同時通過故事瞭解更多關於中國文化的知識,同時也內化了“中文”是値得學習的觀念。
   減少他們不會記住的古代詩歌和成語(除非你的孩子對詩歌有熱情),展示中國作家爲靑少年和兒童寫的現代作品。介紹他們到網上看小説。通過給他們你認爲他們會喜歡的書籍,表明你關心他們的興趣。
   同樣,給你的孩子們一些由華裔作家寫的書籍。這里有一個例子:《扎卡里·英和龍皇》(Zachary Ying and the Dragon Emperor),作者是趙鑫然。許多華裔作家寫的故事都是專門爲ABC孩子設計的,讓孩子們與中國文化互動。這些書談論了華裔的經歷,同時向孩子們展示了中國文化,比如傳奇故事和神話,是多么有趣。
   對於華語電視節目和電影也是一樣。確保它們有英文字幕,是的,即使這些電視節目和電影有英文字幕,你的孩子仍然在學習中文——事實上,有了字幕,你的孩子學到的中文比沒有字幕學到的要多。瞭解一下在中國的孩子們在看什么和喜歡什么。我敢肯定,如果我是個孩子,我一定會非常喜歡2019年的《哪吒》。


   不要因爲你的孩子的中文不完美而感到沮喪。他們能感覺到你對他們的失望,這只會讓他們感覺更糟。事實上,一個ABC孩子的英語幾乎總是比他們的中文好。你的目標不是讓你的孩子在15歲時流利地説中文。你的目標是讓你的孩子對中文感興趣,並願意一生都繼續提高和學習。
   當然,你可以幫助糾正你的孩子的語言。如果孩子的語法有錯誤,你可以溫柔地指導他們使用正確的語法。但不要忘記,不要一味糾正、斥責。如果你的孩子還“不懂”,不要感到沮喪。如果你的孩子對中文還不感興趣,或者還不瞭解中華文化的吸引力,也不要感到沮喪。孩子們不是天生就瞭解文化、語言、種族、國家、傳統、移民、身份是如何運作的。大多數孩子直到中學甚至更遲才會理解自己種族身份的價値。要有耐心,並在他們表現出興趣的時候表示熱情並給與鼓勵。
   承認你的孩子的優點和知識,不要因爲你10歲的兒子不能讀中文圖畫書而生氣——他正在閲讀英語的長篇小説。不要因爲你的女兒只認識50個漢字而生氣——她知道500個英語單詞。提醒你的孩子,他們是聰明的,他們能夠學會這些,這會讓他們更有動力學習中文。
   利用你孩子的興趣來向他們展示中國文化。例如,如果你發現你的十幾歲的孩子對時尙設計感興趣,就向他們展示中國最新的時裝秀。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硏究歷史,就向他們展示中國歷史的廣闊和深厚。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烘焙,爲什么不安排一個晩上一起烘焙中國的小吃/甜點呢?即使你認爲你孩子的興趣“沒用”,比如玩視頻遊戲,爲什么不給他們買一些設定在中國的遊戲,或者由中國開發商製作的遊戲?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動漫,向他們展示中國的動畫。如果你的女兒喜歡韓流音樂,向她展示中國的流行音樂,甚至介紹一些中國的韓流偶像給她。(當然,我承認這個想法在理論上很好,但在實踐中很難實施。你的孩子必然會有一些你無法理解或無法關聯的興趣,這是可以的。給他們空間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鼓勵你的孩子參與多元化的環境/交友圈。我發現和很多韓國朋友一起長大,讓我更加明顯地意識到我們兩種文化之間的微小差異和相似之處。我們談論家里通常吃什么菜,或者有什么家庭傳統,這些微小的對話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兩種身份之間的細微差別。現在,作爲一名大學生,擁有更多種族背景的朋友群,我對各種文化有了很好的欣賞,同時也更加瞭解了自己。積極的社交互動是向孩子介紹“身份”概念的好方法,這有助于他們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讓你的孩子參與文化傳統。這些是你的孩子將會懷念的事情。讓他們幫忙做飯,挂紅燈籠,裝飾房子,或者穿上節日服裝。
   打破你孩子可能在學校聽到的刻板印象或負面言論。以下是許多我這一代同齡人常聽到的一些常見説法:
“你們都吃狗肉嗎?”
“你們的語言(普通話)聽起來奇怪”
“你們的食物聞起來奇怪”
“你的眼睛這么小/奇怪”
“難道不是你們引發了新冠嗎?”
“所有的亞洲人都擅長數學嗎?”
   這些説法很容易讓孩子産生對自己身份的不安全感。鼓勵你的孩子提出曾經傷害過他們或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幫助他們認識到這些刻板印象是有害的,並且某一個孩子的偏見並不是事實的眞相。
   許多ABC孩子會內化這些刻板印象,並且後來會繼續傳播它們。我見過許多我的華裔同學在中學和高中時爲了逗人笑而自嘲——但是嘲笑我們自己的文化並不好笑。
   最後,提醒你的孩子他們是華人。這對你來説可能習以爲常,但對他們來説卻不是。許多ABC孩子都很難理解自己是美國人還是華人,是西方人還是亞洲人。許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夠中國”,因爲他們的中文不夠好,或者因爲他們生活在美國。向他們確認他們是華裔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被認可,並且會鼓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中國文化。
第四部分:最後的思考
   我現在處于生活的尷尬階段,我與童年有着許多聯繫,但同時也承擔了更多成年人的責任。我意識到,完美地敎育孩子是不可能的。我看到了這給父母們帶來的壓力,也認識到了父母們爲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家庭和敎育所經歷的困難。與此同時,剛剛脫離“孩童”階段,我也意識到了許多移民孩子與父母、身份和文化之間的脫節。成爲一個孩子是令人困惑的!所有這些成年人對你有各種期望,而你並不確定自己到底明白了爲什么。
   作爲一個已經達到“成年”(部分)的人,我在這里吿訴你,你的孩子最終會搞清楚的。他們最終會在意的。他們最終會爲他們的華裔身份感到驕傲的。他們最終會有動力去參與中國文化的。有一天,他們會19歲,他們會意識到爲什么他們在公立學校與同齡人如此不同。他們會意識到你送他們去中文學校時,你想做什么。
   所有這些都不容易,也不簡單。記住,孩子可能是脆弱的——你不經意間説的一句話會在他們的腦海中反復出現多年。所以如果你讀到這篇文章到這里,你從中得到了有意義的東西,我要感謝你。
   你不需要把中國文化強加給你的孩子。你不需要向他們“證明”中國文化是美麗的、有趣的或値得的。它本來就是如此——我現在看到了。你的孩子最終也會看到這一點。你可以溫柔地引導他們走向這個認識,但即使你不這樣做,他們也會有一天想要自己去尋找。
   我認爲一些中國父母對他們的ABC孩子不理解的是,在美國,沉浸在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中,是一個選擇。中國孩子在中國不需要積極參與中國文化,他們在其中長大並被其包圍。這對ABC孩子來説是非常不同的。你的同學是白人,你學的歷史是關於美國的,你生活的世界是非常西方化的。
   所以,當你看到你的ABC孩子選擇參加美國亞裔活動,選擇成爲中國學生會的成員,選擇穿傳統的中國服裝參加儀式,選擇觀看中國電視劇,選擇閲讀中國作者的書籍,選擇用中文與你或他們的祖父母交流,即使他們的語法不正確,發音不準確,你也要意識到他們在努力。看到他們有動力,看到他們在乎。
   你可能會對你的孩子感到沮喪,因爲他們現在不欣賞你自己的背景文化。我覺得有必要提醒你,他們不是“忘恩負義、不感激、被寵壞、懶惰的小祖宗”,而只是簡單的孩子,他們需要積極的事物來激勵他們。對孩子不停地進行懲罰,強迫他們更努力,無論他們做錯了什么都責駡他們,這可能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華裔身份感到更加憤怒而不是感激。
   最後,讓我再説一句:我有些華裔朋友非常討厭中文學校,後來他們選修了高中和大學的中文課程。他們都非常喜歡!他們喜歡他們的老師,他們喜歡通過項目參與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自己終于“健康地”重新與中文學習産生了聯繫。這證明瞭中文學校目前未能成功地敎授孩子中文。
   然而,這也證明瞭它們有“可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
   這是因爲這些高中/大學課程採用了“西方”敎學方法嗎?還是因爲孩子們每周上多門課程,而不是僅僅上一門課程?還是因爲在這些課程中,對於中文流利的要求更少?我不能給你答案。但希望我給你一些需要思考和關心的事情。
   我不能吿訴你是否應該繼續讓你的孩子去中文學校。我不認爲我有資格説學校應該和不應該做什么來幫助孩子學習。但我眞心希望我的想法能給你帶來一種通常不會聽到的新視角。
   感謝我的媽媽爲我翻譯我的話——希望有一天我能自己翻譯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