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六百年世界史錯案的偵破 明代環球測繪,開拓美洲

作者李兆良向中華鄭和學會會長賴進義先生贈送字幅,右為聯經總發行人林載爵先生。(2013年11月10日)
 
 

2013年11月至12月間,為新書《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的發布,我在台北,台中,台南,香港,北京五個城市連記者會等,演講了18場,更正了近代史六百年來的錯案,肯定了鄭和時代,華人環球航行,測繪世界地圖,開拓美洲,比哥倫布啟航早,《坤輿萬國全圖》主要原作者是明代華人,不是利瑪竇。聽眾反應甚佳。
     主持高等院校報吿會的包括:台北中央硏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院(范毅軍敎授,廖泫銘博士),世新大學(林孝信敎授),東海大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訪問學者馬勇敎授),成功大學(陸偉明敎授,鍾秀梅敎授),香港的樹仁大學歷史系(羅永生敎授,區志堅博士),香港科技大學“科技論壇”(人文學部陳榮開敎授,生物科學部張東才敎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硏究所曁中國歷史硏究中心(葉漢明敎授,黎明釗敎授),北京外交學院“東方外交史前沿論壇”(陳奉林敎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戚學民敎授,翁賀凱敎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硏究院(院長杜維明敎授),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名家論道”(任鋒敎授)等,此外還有台北市立圖書館,台中公共資訊圖書館,建國中學,釣魚台敎育講座等。

作者攝於北京外交學院圖書館大廳(2013年11月24日)

      在安排講演的過程中,特別得感謝中央硏究院院士張灝敎授(前俄州州立大學歷史系敎授,香港科技大學敎授)極力推薦給他在北京,香港的朋友和學生主辦報吿會;黃枝連敎授介紹北京外交學院東方史硏究中心主任陳奉林敎授,後者特別邀請作者在硏討會上主講;北京大學杜維明敎授在眾多的國際會議的百忙中抽身主持報吿會;清華大學翁賀凱敎授陪同了兩天,介紹清華、北大;北京鄭和與海洋文化硏究會名譽理事長、海軍少將鄭明先生專門到訪,贈送書籍;聯經出版社總發行人林載爵先生例外地為新書發布舉辦記者招待會;台灣中華鄭和學會會長賴進義先生等熱情招待。這次還遇到在美國四十年前保衛釣魚台運動的許多朋友,有些多年來只聞名,沒有見面的。釣運主將林孝信敎授用一如以往的衝勁,為推介我的報吿會奔走,陪著從台北走到台南,使我十分感動。
       我本來是搞科技的,退休後,偶然一個機會獲得一枚在美國出土的宣德金牌,引起好奇心,追踪下去,結果翻出了600年來世界史的錯誤。通過比較六百多張古世界地圖和歷史文獻,證明《坤輿萬國全圖 》的主要信息(包括美洲部分)並非來自歐洲地圖學家,也非傳敎士利瑪竇繪製,而是明代人在1430年代(即鄭和時代)繪製的地圖,從而證明瞭明代人是眞正世界大航海的創導者。歐洲探險者哥倫布,麥哲倫等人是利用鄭和航程中透露的信息,得知“新大陸”的。這部分硏究已經在2012年聯經出版的《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談過。2013年11月出版的《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進一步提供確實的中國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存在美洲的證據,比較中美的旗幟學,製陶,動植物交流,農耕,民俗,語言等,與《坤輿萬國全圖》互證。《宣德金牌啟示錄》現被列為聯經十大暢銷書之一。
這本書是六百年鄭和大航海的鳴冤鼓,因為一直以為明代只到達非洲東部而已。同時也是四百年地圖學“西學東漸”的驚堂木,因為西方無法提出證據說明美洲的地理與地名如何在他們“發現”前二百年出現在《坤輿萬國全圖》上(美國國會圖書館版本http://www.loc.gov/item/2010585650)。
    眞理不能離開眞相,眞相不能違反推理。以往,常常認為中國文獻沒有記載的,就不能算數。可是,西方地理大發現的學說與文獻是缺乏支持的,不符合推理的。在辯護席上的,應該是西方的學說。
    西方倡導的哥倫布等人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比鄭和晩60年到100年。西方原始文獻上有許多史實是後來沒有載入敎科書的,因而完全抹殺了華人在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也有早期翻譯錯誤,一直沿襲下來,沒有更正的。譬如,西方傳敎士衛匡國被稱為Le pere Martini, cartographe de la Chine,應該翻譯為“學習中國地理的神父”,誤譯為“中國地理學之父”,其謬誤何止千里。把中國發明的經緯度歸功於西方,後來甚至說中國在西學東漸以前沒有科技。諸如此類的誤譯,加上明清交替,知識斷層,而師承的傳統又不鼓勵推翻舊說。這些錯誤曾造成華人民心、民氣低落,自貶,自嘲,自卑,自棄的心理。同時西方也順應,以至東西方文化力此消彼長。更正歷史,是為扭轉不正常的心理,為國際公理申直,也是為改進敎育方法,鼓勵“審問,愼思,明辨”而發。
以下是一些朋友對報吿會的評語。
北京外交學院陳奉林敎授:
   閣下在做著一項極有價値的工作,我相信隨著硏究的進入和宣傳的進一步擴大,學界對東方歷史會有新的認識和書寫。我非常欣賞閣下所言“過去400年的歷史錯案,許多是沿襲最初翻譯錯誤而造成的,也有西方人的故意歪曲。國人只嚴格要求中國文獻證據,卻缺乏用同樣標準質疑西方文獻,導致因循,積非成是。”這眞是通人之言,見道之論!這一觀點對於破除長期以來的歐洲中心史觀,一掃長期以來中國史學界沉悶、因循的氣氛極有幫助。盼再發宏論,為東方歷史正名鼓與呼。
北京外交學院馬銘敎授:
   您在外交學院的演講和談話使我受益良多,非常慶幸會上會下能親聆您的硏究成果。
    您的硏究具有顛覆性,使我感到關於歐洲人發現美洲的通說並非定說。近代以來的話語體係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而後者乃是19世紀後西歐的知識精英精心建構的結果——關於這一點愛德華·薩義德已做了許多深入的硏究,但他用以論證的資料都是中近東世界的,您基於對鄭和遠航及其發現和影響的硏究,以遠東世界的資料無形中進行著一項堪比薩義德硏究的恢宏的學術工程,令晩生頗感氣場與鼓舞。 2008年以來,我一直用功於否定所謂明治時期“亞洲]主義”的存在,懷疑其可能是二戰後日本知識精英所發明的傳統,但苦心孤詣,合者寥寥,也因此在看到您的硏究後於我心有戚戚,感嘅良多。近代是一種建構,其中當然就有一些牽強赴會之說甚至謬說。歐洲人發現美洲的通說可能如此,武士道也是如此——已被日本學界證明是近代發明的傳統,一定還有不少,從您的硏究中我感到了後現代學術工程的意義。對近代進行解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重新建構的時代來臨了,相信隨著該硏究的進一步深入和廣為人知,國際學界對東方歷史終將會有嶄新的認識並產生新的篇章。
   盼望您進一步加強與國內的交流並再發高論以饗晩學。
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報導:
    李兆良硏究員從《坤輿萬國全圖》繪製之謎入手,逐層縷析,指出“利瑪竇以歐洲地圖為藍本繪製了《坤輿萬國全圖》”這一觀點的不合理性,從而論證了該圖應是由明代中國人自主繪製的結論。他提出的三大疑點,有理有據,在場觀眾無不嘆服。 ... 隨後,李兆良硏究員又列舉出衛匡國地圖集的疑點,駁斥了“西方為中國帶來經緯度概念”這一說法。他還由《坤輿萬國全圖》的細節推斷出了其成圖時間應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並用美洲發現的宣德金牌等具有說服力的史證嚴謹地證明瞭鄭和船隊當時的確到達了美洲。 ...最後,李兆良硏究員從硏究課題延展開來,表達了對當代華人繼承“審問愼思明辨”精神的殷切希望,傳達了其硏究著述中實事求是、堅守公義、追求眞理、反對積非成是的價値追求。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應該成為更多學術硏究者的共同追求。
    在提問環節,李兆良硏究員就其轉變學術硏究方向、蒐集歷史物證等方面的問題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他眞誠地說自己就像童話“皇帝的新衣”裡的小孩一樣,勇敢地點破了有失偏頗的西方思想觀念。本次講座精彩紛呈,亮點迭出,同學們不僅開拓了自身視野,更堅定了價値追求。
鄭明少將:
   對您以生物化學專家,而非歷史專業學者,卻執著地進行明代涉及中外海上交往重大歷史課題硏究,我是欽佩的。海外華裔學者關心中華歷史文化的情結特別令人感動。大陸內地永遠是華裔海外遊子們親切溫暖的家鄉,華夏文明根脈成為炎黃子孫的聯繫紐帶。我以為您引發的這種交叉硏究或許可以促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硏究方法、思維觀點上的交流,是科學學術硏究的進步;何況15-16世紀跨洋航海實踐、繪製地圖及其鑑別這項歷史科學課題本身又包含著大量自然科學內涵。我很希望中國歷史學界要珍惜、尊重、團結海內外專業與非專業學者關心歷史學術方面的努力。我聽您講完後,當時在會上建議,對您的新發現與硏究成果,很有必要有國內有關高校與學術硏究單位的學者與您共同開展歷史專業與多學科合作硏究。其次還要爭取中國與美國及美洲地區有關國家學術團體針對留存在美洲的文物、文獻、遺蹟等進行跨國共同硏究,以便共同從國際大視野層面對有關史實眞相進行多學科實事求是地深入驗證、考據、硏討,把一家之言轉化為多家集體之論,再進一步優化為國際認同之說。
  我更認為您在中外文化語言方面的修養與特長,特別値得發揮。希望您把多年對這項課題硏究中認為特別需要合作硏究並認同的事項梳理出來,把這次來訪講座中有爭論持疑的問題羅列出來,把您自己認為考證中把握不大或曾有質疑的史實篩選出來,向主持講座的四所高校有關敎授提出開展合作硏究的意向性建議。我在11月27日晩和陳振傑先生來專訪您時談到,我收到您的意向性建議抄件後將以有生之年認眞思考並促進推動這一重大歷史課題的合作硏究。我欣賞您在《坤》書扉頁上的話,“謹以此書獻給追尋眞相、熱愛眞理、不怕苦,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利益的人們”... 希望我們共同把中華海洋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貢獻的眞相挖掘出來,並為做出正確、科學、求實的歷史評價而不懈努力!
   杜維明敎授的高等人文硏究院以北宋理學家張載一句話作格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是我追求的理想,能做到萬一已滿足。
關於硏究與報吿會,請參看作者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siawind1
李兆良(2013年12月20日)

 
   
 
鄭明少將向作者李兆良贈書(2013年11月24日)
作者李兆良向北京外交學院陳奉林教授致贈字幅。(2013年11月24日)
 
左起:北京大學高等人文學院院長杜維明教授,作者李兆良,賢內衛小玲,清華大學翁賀凱教授。(2013年11月27日)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部分師生與作者李兆良合攝,持海報者為任鋒教授 (2013年11月27日)
   左起:香港科技大學陳榮開教授,衛小玲,作者李兆良,張東才教授

(2013年11月29日)

 
 
 
 
 
 
 
 
 
 
 
 
 
 
 
 
 
 
 

 

 
 
 
 
 

 

 
 
 
 
 
 
 
 
 
 
 
 
 
 
 
 
 
 
 
 
 
 

 

 

返回主页